《资治通鉴》 安王十二年,“齐伐魏,取襄阳”

襄阳 更新于:2025-04-16 19:35
  • 黄石卡哥

    《资治通鉴》中提到的“安王十二年,齐伐魏,取襄阳”中的襄阳,并不是现在湖北省的襄阳。在古代,由于地理名称的变迁和行政区划的调整,同一名称的地名可能指代不同的地理位置。
    在《资治通鉴》记载的这个时期,即战国时期,襄阳的位置与现在的湖北省襄阳有所不同。当时的“襄阳”可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或者湖北省西北部,具体位置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地理资料进行考证。
    因此,根据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安王十二年齐伐魏所取的“襄阳”,并不是现在湖北省的襄阳。

    举报
  • 快乐就好71940

    不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。

    《资治通鉴周纪·周纪一》中写道的“十二年辛卯(公元前390年)秦、晋战于武城。齐伐魏,取襄阳。鲁败齐师于平陆。”但在周朝时,现在襄阳城还叫北津戍,在西汉初年才始建襄阳县,所以《资治通鉴》中所写的“襄阳”肯定不是现在的襄阳市。难道还有其他地方当时叫襄阳?显然没有。

    我们同时可以查阅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安王十二年,齐伐取襄陵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(魏文侯)三十五年,齐伐取我襄陵。按《六国年表》,魏文侯三十五年即周安王十二年。

    以上可得知:《资治通鉴》中的“襄阳”应该是指当时的“襄陵”,而非现在的襄阳。

    为什么会写成襄阳?笔者觉得有两种可能,第一司马光在写《资治通鉴》的时候出现笔误。第二是后人转抄资治通鉴过程中出现笔误。繁写的“阳”(陽)和“陵”字很相似,出现错误也是有情可原的。

    举报
  • 新事悟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